25 5月 预制菜大规模to C,这事儿真能成吗?
Posted at 17:41h
in
减盐,
加工肉制品,
掩盖异味,
提升⼝感,
行业趋势,
酱汁酱料
今年1月,Foodaily发布“2022每日食品十大商业热点”,在“新主食文化,回归市井烟火气内核”这一商业热点中,Foodaily研究院提到:“简单不乏温暖,预制菜2.0将孵化家庭烹饪新习惯。未来,一顿简单烹饪、有烟火气的家常饭将遍地可见”。跳出懒宅需求,更有仪式感的预制菜2.0正在引爆一场“家庭厨房革命”。
而在今年上半年,预制菜再次引起行业关注,反反复复的疫情,不断涌现出的囤菜潮,加速和催化了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爆发,短时间内吸引行业大佬争相入局,各地政府加速推动,资本大手笔押注,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留下了“疫情后预制菜去留”的命题反思。
冷静下来,理性思考,从幕后走到台前,预制菜真的能成就下一个万亿风口吗?转向C端市场,预制菜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又蕴藏着多少产业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的新机会?热闹背后,企业如何找到差异化的持续发力点,用创新让增长可持续?
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炒的预制菜成为备受资本关注的焦点。寻味狮、三餐有料、王家渡食品、锅圈食汇等企业接连获得融资,金额基本都在千万元以上;新中式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更是在半年内三获融资;味知香也在去年成功上市,成为预制菜第一股,并于近日发布首份财报:实现营收7.65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
据艾媒咨询发布预制菜行业报告称,2021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超3459亿元,之后预计将以20%的增速逐年上升,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就在预制菜领域势头正盛之时,行业出现不同的观点,有人表示预制菜是资本和新冠肺炎疫情吹出的短暂风口,当下预制菜行业仍存在诸多痛点。也有表示目前预制菜市场呈现的繁荣景象,只是蓬勃发展的起步阶段,竞争还未达到白热化程度,预制菜的爆发期仍未到来。
抛开疫情等特殊环境的影响下,预制菜在C端真的会达到预期,持续大热吗?目前行业普遍共识预制菜在B端、C端的市场份额比约为8:2。疫情激发了预制菜C端消费需求,加快了预制菜走上家庭餐桌的速度,资本、企业到电商平台迅速涌入赛道,不过中国预制菜发展起步时间较晚,C端市场较少,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很难从众多玩家中脱颖而出。
另外,国内消费者饮食有着极强的地域属性,饮食习惯和口味不同,人们普遍的习惯很难改变,能否满足C端消费者需求是个难题。会有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存在不信任,认为不够营养、口味不佳等等,消费者对预制菜褒贬不一,市场仍需要教育和消费观念的培育,回归理性思考,怎么看待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机会?
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赛道上的企业持续增多,未来预制菜市场的挑战是同质化。绝大多数企业进入赛道后,都会面临企业是大而全或小而美的抉择,以丰富的SKU来迎合市场需求,爆品的能力势必不足。而预制菜品牌想要从赛道中成功突围,需要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壁垒,从认知思维、商业模式、产品创新等方面发展,捕捉赛道新机会,抓住消费者核心需求,才能更好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和变化。
市场上大单品比如小龙虾、酸菜鱼、猪肚鸡、糖醋里脊等受到了C端用户的喜爱,它们是如何破圈征服消费者的胃的呢?又有哪些大单品的可能性呢?海外的成熟预制菜能否给国内预制菜市场有新的启发呢?这些都是预制菜品牌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Foodaily在5月预制菜2.0系列活动要跟大家以及赛道头部品牌们共同探讨的预制菜爆品出圈的秘密。
突然爆红的背后,也让预制菜走上了舆论的风口。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的痛点包括菜品口味、菜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对于热爱中餐文化的消费者,除了方便快捷之外,色香味是基本诉求。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要改进的前三个问题是: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61.8%),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47.8%),预制菜向种类多样化发展(47.2%)。
但好的方面是,行业内真空&保鲜技术、冷链技术、熟制工艺等研发与技术的不断迭代,也为预制菜的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从产业端口,预制菜开发有什么难点和限制?有哪些新的解决方案?
集聚品牌、资本、智库、产业端,为预制菜向C之路寻找答案!